Wednesday, May 27, 2015

槟州议会的新动力

槟州议会的新动力


文:黄汉伟

2015年5月15日晚上8时30分,我在槟州州议会参与了修改议会常规(Standing Order) 的辩论。那是议会会议最后一晚,大伙在一连五天五夜的议会辩论后,有点疲劳。只有三位议员参与辩论。

我站起来告诉槟州议会,修改议会常规所经历的路程。这是历经17个月的路程,这比十月怀胎更久的路程。2013年12月12日,议长通过议会秘书处写信给全体议员收集议员们对修改议会常规的建议。我那时察觉到这是不常见的议会改革良机。槟州议会常规在议会50多年的历史中只改了三次,最后一次修改是2005年。

我做了立法议员该做的功课,我参考了英国及马来西亚国会的议会常规。我在2014年1月16日回函给议会秘书处,寄上了我对于议会常规修改的几个建议。

我的其中两项建议获得由议长领导及由朝野议员组成的议会常规小组接纳并修改,亦得到行政议会赞同,历经17个月的多次内部会议并在此次州议会里获得一致通过。

我提建议时是担任民联后座议员委员会主席。我那时的想法是要加强立法议会对行政议会的坚督及制衡,加强三权分立的民主概念。有了这个中心想法后,我提的修改建议就有了力量,这个说法有吸引力,亦成功说服了全体朝野议员。

这个议会常规修改是由下而上(bottom up) 的建议,即由后座议员提出。这不是由首长或行政议员由上而下压下来的。因此,这显得异常珍贵。当然州行政议会亦展示了决心和承诺,
接纳了修改建议。

我提的两个建议是:
(1)增加议会质询时段从现有三小时增加到六小时,从只有会议第一天有质询时段增加到三天,每天两小时。

(2)缩短提呈议会口头询问期限从21天到建议的7天。

议会质询时段即是问答时段是个重头戏,它是一个让后座议员及反对党议员与行政议员交锋的平台。行政议员在没有公务员协助备稿的状态下,在数秒就得起身接剑,回答由议员抛出来天马行空的问题。这是考验行政议员对部门工作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掌握。英文报章对此问答时段每每有精彩报导,并有纪录问者的名字,所属政党及选区名字,如黄汉伟(民主行动党—阿依淡)发问附加问题并由某某行政议员回答。很可惜华文报章往往只报导行政议员的回答,而省略了问者是谁。这不是正确的议会报导方式。

加强议会互动性
我主张增加质询天数及时间,以让全体27名政府后座议员及反对党议员都有机会问问题。议会常规委员会接纳我的建议并改为每一天开会都有一小时半的问答时段。

这个修改不只是增加问答时段,也使到行政议员必须在议会开会期间,天天早上须到议会报到,凖备回答问题而不能开溜。当然问问题的议员也必须在场来问问题。这将会加强议会互动性,让媒体有机会报导更多精彩的交锋,而非自言自语的读稿辩论方式。

我的另一个建议是缩短提呈议会口头询问期限从21天到建议的7天。我的见解是口头询问必须是新鲜课题,21天是太长了,课题在21天后已是旧闻,成为历史而不新闻了。民主老祖宗英国国会,口头询问可在议会开会前的2个工作日呈上,这才是新鲜炽热的口头询问问题。

议会常规委员会在考虑了公务员及行政议员议会工作量,同意折中修改从21天缩短到14天。虽然这和我的原有建议有段距离,但至少还有改进。

令人纳闷的是怎么这些建议会是我这个当时任执政党后座议员委员会主席提出来,而不是反对党议员提出呢?巫统对于议会常规修改的辩论都提不起劲而没有参与。我虽然担任民联后座议员委员会主席只有8个月时间,但我掌握了改革时机,上书建议并说服同僚支持我提出的两个议会常规修改建议。我的其他多个建议尚未获得同僚的支持,这有待更进一步的游说。
最近,我读到担任7年的国会议长班迪卡对于国会改革的无力感。国会议长应参考共和联邦国会议会常规,推动国会改革,以回应时代对于国会的改革需求。当然改革方案也须得到内阁及朝野的支持,缺一不可。如果首相及内阁没有改革国会意愿的话,议长也只有继续无力感。

槟州议会常规的小修是一小步,接下来得看议员们如何把这一小步演变成更有动力的州议会。

No comments: